閘門30:慾望獲得體悟|體悟
- 28lab
- 7月1日
- 讀畢需時 8 分鐘
已更新:7月4日

1.根據上下卦特質推論閘門特質
內核 × 外殼 = 下卦 × 上卦 = 閘門的運作特質
🔹上卦離 × 太陽 × 體驗
太陽,人類認知中最大的「火球」,比較遠一點的都會被我們稱為「星星」,但無論是遠或近對於人們都大有影響。太陽的光芒和熱量直接決定了地球上的生活和環境,人們會遭遇何種生存環境,或者生活體驗不得不說,確實都受到太陽的影響。
當然,星星在更遙遠的地方,透過自己的光芒紀錄著過去,這些過去在來到人們眼前時,是夾帶了各種記憶和過去的,你不知道,我也不知道這些星光,是否帶著某個外星人的記憶或體驗而來。但至少星星曾經為人們指路,為人們創造旅途的經驗。
無論如何,太陽或星星的光芒,確實用自己的存在,創造出各種體驗。那是星星的記憶,你我的生活,是一個又一個個體在地球生活過的記憶。
🔹下卦離 × 火焰 × 慾望
火焰更像是慾望,急切地試圖佔有任何可燃燒的事物。人的慾望也是類似的,急切的依附在任何能夠引發情緒的人、事、物上。如果以為是情緒像火一樣焚燒著人們的內心,那可能誤會了情緒本身。慾望才更符合,這個令人在內心感受燃燒的源頭。
有趣的是,人們追求慾望,就像火焰追求可燃物一般。當目標被燃盡,似乎就會稍微的感到空虛。不過,只要把目標放的再遠一點點,就會注意到燃盡慾望之後,可能不是空虛。還有留下各式各樣的記憶、體驗、感觸和智慧。
所以慾望最原始的狀態,其實就是「我想得到…」這樣的感受。至於結果嘛…結果其實不是火焰關心的問題,然後之後的灰燼可能也有其價值,就像是獲得各種體驗之後的經驗,也可能有其價值。
🔹上卦離 × 下卦離 = 體悟
內在源源不絕地湧現渴望與感受,對於經驗的追求幾近本能,於是那些喜怒哀樂、那些悲歡離合交織並層層堆疊。「體悟」其實不是刻意追尋而得來的知識,而是被生活灼燒後留下的餘燼。閘門30的能量,仿若經驗之火的雙重燃燒,一層點燃內在情緒,一層照見外在真相,而最終,體悟的產生是經過感受、穿越感受、成為感受後所沉澱的理解。這不是旁觀式的明白,而是投入式的領會,是只有走過、痛過、愛過、承受過,才會自然誕生的了然於心。
🔹閘門30 × 體悟 × 情緒中心 × 感知迴路
閘門30 所展現的「體悟」,是一種經由情緒層層堆疊與深入體驗後的領會力量。它來自情緒中心深層的感知機制,並不急於明白、也不設法理解,而是任由渴望與感受自然湧現,讓自己與生命的劇情同步呼吸。這種感受力不是旁觀者的冷靜,而是深度參與者的炙熱──真正的體悟從來不是觀察出來的,而是穿越而來的。
這條來自感知迴路的能量,是對經驗的深度渴求。閘門30 並不只是想「知道」生命,它是想「感受」生命──在愛中沈浮,在失落中停佇,在希望與幻滅之間來回震盪。你不是用眼睛看世界,而是用整個情緒身體去承載、擴張、淬鍊。這樣的情緒觸覺,是一種生命深處對完整經驗的飢渴。
而「體悟」這股能量,也因而具備某種劇場性。你願意走進經驗,就要準備被情緒推至高峰、拉至谷底。但也正是在這些反覆震盪中,某些難以言說的理解會悄然浮現。你不需要去逼自己「想通」,因為只要真實經歷,那些體悟終究會成形。就像餘燼會在烈火之後留下,這種來自內在的了然,是最無可取代的智慧。
不過,閘門30 的能量也會讓人在強烈情緒與渴望驅動下過度承諾、過度追求,甚至掉入一種「必須去經歷」的執念裡。因此,你需要的是與情緒週期和平共處的能力:不需壓抑,也不需急著行動,而是讓情緒成熟到可以支撐體驗時,再自然啟程。
這份「體悟」的力量,真正的價值在於它所產出的深度──不是快速反應、也不是即刻理解,而是一次次真實走過之後,靜靜長出的一種存在的厚度。你不會變成誰的導師,卻會在人群中散發出某種讓人想靠近、想傾聽的深層共鳴,因為你的身上,有一種真正活過的痕跡。

2.根據三才結構分析閘門運作層次
基礎(地) × 認知(人) × 顯化(天) = 三才× 四象 = 閘門的能量場層次
🔹地•少陰 × 人•老陽 × 天•少陽
地•少陰 ➙ 投射
地層次的少陰能量,表現為投射特質。但這種特質作用在基礎的建構,所以這代表能量的表現上,更多的是在探索自身的特質、潛力、可能性和極限。這是因為在地層次上,能量的表現是受未知所侷限的,這讓能量運作時的主要目標,都在探尋自身,並且在消化經歷之後,產生屬於自己獨特的特質與基礎。
並且,在接納了自身具備何種潛力、規則、特質之後,才有辦法透過自身的行動,吸引環境或他者的邀請。這相當於是一種自我探索的能量表現方式,個體需要透過體驗和嘗試,展現自身的獨特價值,才會真正的吸引各種機會。
人•老陽 ➙ 顯示
通常人層次的能量,以顯示特質的方式展現。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於自我的堅持,因為人層次的特徵就是,自我認同、擴展影響、建立投射。將兩方面整合之後,就會發現在人層次的顯示特質,實際上是向外輸出自身的獨特行為或形象、原創性的觀點或靈感、不受外在環境影響的自我意志和表現。
而這些特點,帶來的影響通常是促成原本穩固的環境、社會認知、習慣和結構,受到意識、思想或觀感上的衝擊或啟發,進而誘發周遭一切的改變。「發起」就是這種表現的具體註解,當然,這就意味著任何的發起都有響應者和不響應者,但無論如何,這都引發了改變。
閘門所屬能量場域
當我們把地層次和人層次結合起來看,就會發現這個能量場域的特徵是把自身發掘的特質,堅定的表現出來。基本上這個表現方式就像是向外界宣告「我是…」一樣,所以最顯著的特質其實是,不斷的檢視和誠實的面對自己擁有的特質。
並且不斷的用各種能夠展現其自身特質的行動,去「告知」環境、他者甚至包含自己「這就是我,我真誠的面對自我、我的特質、我的觀點、我的行為、我的天賦、我的限制,一切的一切都是揭示我的表現。」。所以每當能量在這個場域那運作,都會引起各種重新檢視自己的過程,並且重新架構並認識自己。
天•少陽 ➙ 反映
當天層次以反映特質運作時,會呈現出「經驗者」的狀態。體驗與感知能量場域的實際狀態,成為其主要目的。通常經驗者在能量場中的角色,介於指導者與維護者之間。為什麼?因為唯有親身投入、真切體驗,才能察覺環境中那些細膩的變化與真實的需求。
維護者所建立的秩序與結構,並非為了固定,而是為了成為可被體驗的基礎;指導者的策略與教導,也需要透過實際經驗去驗證與修正。經驗者的存在,提供了這個檢測與調整的關鍵環節,確保整個進化歷程能持續前行。
3.爻辭解釋
【一爻|地・地|反映 🔁 顯示】
◉ 反映的階段
你被某個片刻深深觸動──可能是一段相遇、一個瞬間、一句話,引發了內心深處的共鳴。你無法立刻說明這份感受,但你知道這不是表層的情緒波動,而是內在有什麼正被喚起。
◉ 顯示的階段
你沒有逃離這份感覺──你坐進它,容許它慢慢顯影。可能是一句話寫下、一段沈默、一場對話,你讓這份感受有了容身之處。不是表演,而是讓感受擁有流動的空間。
◉ 天賦
你能敏銳接住情感啟動,並以細膩真誠的方式與之共處,使情緒成為通往理解的門扉。
◉ 限制
若你太快嘗試解析或命名這份感受,可能會壓扁其中更深層的訊息與啟發。
【二爻|地・人|投射 🔁 生產】
◉ 投射的階段
你開始將感受轉向外界──或許是創作、傾訴、表情、行為,一種想讓人感受到「我正在經歷某些重要的情緒變化」。這不是為了表現,而是想邀請共感。
◉ 生產的階段
你試著為這份體驗安排一個位置──改變生活中的某些節奏、建立更適合內在狀態的互動方式,讓感受不只是內心流動,而能成為有結構的實踐起點。
◉ 天賦
你擅長讓深層感受逐漸化為生活選擇,既保有真誠,也能穩定發展。
◉ 限制
若你過度依賴他人的理解,可能會在渴望被看見的過程中,錯過與自己深處相處的必要時光。
【三爻|人・天|反映 🔁 顯示】
◉ 反映的階段
你進入一種反覆咀嚼的感受狀態──情緒來來回回,有時看似回到原點,但你知道自己正在深入那個更根本的問題。體悟不只來自高潮,也誕生於持續的凝視。
◉ 顯示的階段
你讓這份理解進入實際調整──或許沒說出口,但你的態度、決定、回應已經悄悄改變。體悟不再是某一時刻的發現,而是逐漸成為日常行為的依據。
◉ 天賦
你能從感受的層疊中萃取真義,並自然引導自己走向更貼近本質的選擇。
◉ 限制
若你沉溺於感受起伏卻不肯停下來整理,可能會讓自己困於未結的情緒循環中。
【四爻|人・地|顯示 🔁 反映】
◉ 顯示的階段
你試圖把內在體悟說清楚──用更具邏輯與結構的方式,讓人理解你從情緒歷程中得到了什麼洞見。這不是要說服,而是分享一段被梳理過的經驗。
◉ 反映的階段
你觀察他人是否接住這份分享──有些人理解、有些人距離、有些人沉默。你學會不以反應評斷自己,而是讓自己回到那個問題:「這些話,仍然對我有意義嗎?」
◉ 天賦
你能將感受轉化為有條理的表達,讓體悟成為人我之間具穿透力的連結媒介。
◉ 限制
若你執著他人是否理解,可能會讓表達從真誠變成表現,失去情感的根基。
【五爻|天・人|生產 🔁 投射】
◉ 生產的階段
你讓體悟融入行動──或許改變做事的方法、修正互動的語氣,或開始減少某些過度消耗的連結。不是刻意為之,而是情感已然內化,開始影響選擇。
◉ 投射的階段
你選擇開口說明自己的轉變──不是要教育誰,而是讓他人知道「我現在這樣做,是因為我理解了某些事」。你不再掩飾情緒的痕跡,而是讓體悟自然帶出行動背後的重量。
◉ 天賦
你能把體悟化為可持續的生活方式,並在與人互動中真誠傳達其深度。
◉ 限制
若你急於將體悟應用在所有情境,可能會讓原本活的經驗變得僵化,失去彈性。
【六爻|天・天|顯示 🔁 反映】
◉ 顯示的階段
你不再試圖證明或說明自己的體悟──它已成為你的氣質,你的選擇、眼神、語氣,全都透露著某種穩定的熟成。不是因為你要說什麼,而是你本身就成為那份體悟的容器。
◉ 反映的階段
你回望自身──不為了追求成就,而是時時檢查:「我是否還活在這份理解之中? 」你知道,真正的體悟並不一次到位,而是需要持續選擇、重覆實踐,才能成為真實的你。
◉ 天賦
你能讓體悟成為日常的基礎頻率,不斷對齊自己,也不強迫世界理解你。
◉ 限制
若你停止更新自己的感受,而只保留過往的體悟作為依據,可能會落入過度自我肯定,忽略此刻的變化。
Ulf 撰文 / Luna 校對發佈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