閘門35:回應創造體悟|探索
- 28lab
- 7月3日
- 讀畢需時 9 分鐘
已更新:7月4日

1.根據上下卦特質推論閘門特質
內核 × 外殼 = 下卦 × 上卦 = 閘門的運作特質
🔹上卦離 × 太陽 × 體驗
太陽,人類認知中最大的「火球」,比較遠一點的都會被我們稱為「星星」,但無論是遠或近對於人們都大有影響。太陽的光芒和熱量直接決定了地球上的生活和環境,人們會遭遇何種生存環境,或者生活體驗不得不說,確實都受到太陽的影響。
當然,星星在更遙遠的地方,透過自己的光芒紀錄著過去,這些過去在來到人們眼前時,是夾帶了各種記憶和過去的,你不知道,我也不知道這些星光,是否帶著某個外星人的記憶或體驗而來。但至少星星曾經為人們指路,為人們創造旅途的經驗。
無論如何,太陽或星星的光芒,確實用自己的存在,創造出各種體驗。那是星星的記憶,你我的生活,是一個又一個個體在地球生活過的記憶。
🔹下卦坤 × 地底 × 回應
地底最大的特色就是,只要你永遠不挖掘,就永遠不會知道其中蘊含何種潛力、何種資源、何種可能性,甚至於發掘到任何可能造成問題的阻礙。
你當然可以想像地底蘊含的各種資源就像是巨大的財富,但這不意味著任何的資源都能夠輕易的發掘出來。都需要透過探勘找出位置,也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和努力將其挖掘出來,甚至於需要一定的方法,將這些資源煉化加工成真實的財富和資源。
否則,你什麼也得不到!付出是真實的,獲得也是真實的。正確的付出,會得到土地正確的回應;反之,不正確的對待土地,同樣也會得到應得的後果。這就是下卦坤的運作方式「回應一切的試探和請求」,但這不是免費!也不是毫無條件的包容。
🔹上卦離 × 下卦坤 = 探索
內在對外在環境的每一次觸動所產生的回應、感官刺激、形成體驗,都依循著那股「我還想再走遠一點」的衝動,便不斷推動著行動的腳步。讓每一次的行動、體驗、經歷都成為下次前進的基礎,「探索」是化未知為已知的嘗試,是凝結為集體智慧的過程。閘門35不尋求重複,也不害怕偏離,它需要新鮮,需要前方那尚未命名的可能。這份探索不是迷失,而是忠於內在感受的變化,用每一次經歷,來告訴自己也告訴他人「我來過、我走過、我留下了痕跡」。
🔹閘門35 × 探索 × 喉嚨中心 × 感知迴路
閘門35 所表現的「探索」,來自喉嚨中心那股無法抑止的表達衝動,這份衝動並非為了單純講述或表演,而是一種經歷過什麼就得說出什麼的生命機制。在感知迴路中,它是體驗之流的收尾與出口——經驗在身體、情緒與歷程中累積,最終會被轉化為可被傳遞的故事、聲音與記憶。這種表達,不是為了被看見,而是源自一種「我經歷了什麼,就得讓它存在於他人心中」的內在需求。
這條能量的啟動,往往是無預警的。你不需要設定方向、擬定路線,也不需要確定目的。真正的探索,從不是目標導向的規劃,而是對「可能性」本身的敏感與回應。當你感受到生活出現變化的縫隙、空白的地圖、未知的徵兆,那股「我還能再往前走一點」的直覺會自動點燃薦骨能量,催促你踏出腳步。而這些腳步,將把你帶往那些你從未想像、卻又命中註定要抵達的場域與經驗。
閘門35 並不害怕陌生,也不排斥轉折。事實上,它仰賴這些過程來累積感受。你可能在人生中經歷比他人更多的「第一次」——第一次愛上一個人、第一次失敗、第一次放棄、第一次重新開始,每一次都像是在幫人生新增一個維度。而這些密集的生命歷程,最終會化作一種強烈的「存在感」,讓你能在適當的時機,用最貼近真實的語言述說出來,觸動他人,讓人感覺:「這個人真的經歷過什麼。」
作為感知迴路中的一員,閘門35 的表達帶有情緒的紋理與深度。它不是條理分明的陳述,而是帶著體驗餘溫的語言。說話的當下,你仍在回味那些過程,那些哭過、笑過、沉默過的時刻,彷彿還在身體裡流轉。因此,你的語言能夠溫暖人心、撼動情感,因為你不是在敘述一段「故事」,你是在敘述「活著是什麼感覺」。
然而,這份探索能量也有其挑戰。當內在追尋變化的渴望過於強烈,可能會出現「永遠在路上」的現象,導致你難以停留、無法沉澱,甚至無意識地陷入經驗上癮的循環之中。如果沒有給自己一段停下來整合的時間,你可能會開始覺得每段經驗都太淺、每次行動都太匆忙,進而無法從中產生意義。
因此,閘門35 的成熟來自於「探索與整合」的平衡。當你願意為自己所經歷的一切保留空間、重新回看、用語言賦予其意義,你的探索就不再只是個人旅程,而是一段段能啟發他人、引領方向的生命見證。那時候,你不再只是「經歷很多的人」,而會成為「能幫助他人從經驗中學習的人」。
這份力量的真正意圖,不只是讓你不斷往前走,而是讓你成為那個可以回頭述說:「這條路,我真的走過」的人。當你的經驗開始被他人記得,你的旅程就不再只是你的——它也開始成為群體記憶的一部分,成為改變世界的一股聲音與見證。

2.根據三才結構分析閘門運作層次
基礎(地) × 認知(人) × 顯化(天) = 三才× 四象 = 閘門的能量場層次
🔹地•老陰 × 人•少陽 × 天•少陽
地•老陰 ➙ 生產
地層次的能量運作以生產特質呈現,最顯著的影響就是潛力與牢不可破的直覺法則。這是屬於陰性能量專屬的運作方式,不講求意識的奔騰與活躍,講的是直覺式的回應,所有蘊含其中的潛力與結構,都會成為支持其他層次的可靠基礎。
不過,在這樣的基礎上,實際上能夠產生何種潛力、規則、結構或秩序,都是根據實際的行動摸索出來的,因為陰性法則講求的是「直覺」。只要看到或感覺到的,狀況如何就如何,完完全全就是奉行「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」的規律。
人•少陽 ➙ 反映
人層次的能量運作模式,如果是以反映特質表現,那麼就會更傾向感知環境的狀態。因為,需要調適自身去應對外在環境。無論來自地層次的能量運作模式是什麼,在人層次以反映特質表現。追求的都是更適配外在環境的需求,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映射環境產生的狀態,去找出可能須要修正、改變、維護、保持的方向。
所以,這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狀態,因為人層次的主要目標一直都是以自我認知、擴展影響、建立投射為主要目標,但反映特質在作的是,映照出外在環境的自我認知、擴展影響、建立投射,於是整個能量運作的主軸變成把環境所擁有的秩序、規則和結構映射出來,並讓環境接受,是的!環境是這樣的環境,規則是這樣的規則,而結構同樣是這樣的結構。這為了什麼?為了認清和順服,就這麼簡單。
閘門所屬能量場域
在地與人層次整合的能量場域中,內蘊的潛力、資源與守護性質,會自然地投注在他人或環境所映射出的需求上。若要簡化來說,這是一種為他人的議題、困難或渴望付出行動的運作方式。
這樣的能量場域呈現出一種「與人為善」的合作性風格;並非為了自身成為中心,而是辨識出他者或環境的真正關鍵,進而主動給予對應的支持、資源或保護。它所展現的,其實是一種以環境為中心的協作邏輯,透過準確回應來穩定整體狀態,同時也讓潛在的秩序得以延續與發展。
天•少陽 ➙ 反映
當天層次以反映特質運作時,會呈現出「經驗者」的狀態。體驗與感知能量場域的實際狀態,成為其主要目的。通常經驗者在能量場中的角色,介於指導者與維護者之間。為什麼?因為唯有親身投入、真切體驗,才能察覺環境中那些細膩的變化與真實的需求。
維護者所建立的秩序與結構,並非為了固定,而是為了成為可被體驗的基礎;指導者的策略與教導,也需要透過實際經驗去驗證與修正。經驗者的存在,提供了這個檢測與調整的關鍵環節,確保整個進化歷程能持續前行。
3.爻辭解釋
【一爻|地・地|生產 🔁 投射】
◉ 生產的階段
你知道自己當下處於一段安穩的節奏中──日子熟悉、步調可預測,一切都還不錯。但你也察覺:這不是終點,只是暫歇之所。某種潛在的動能在你體內醞釀:「差不多可以起身看看了。」
◉ 投射的階段
你釋出一個訊號──也許是個小小的提議、一次路線的改變、一個不那麼明說的邀請。那不是躁動,而是一種底層的推力,讓你往外走,去遇見些什麼。
◉ 天賦
你能在身體感覺飽滿時適時展開探索,讓行動來自內在回應而非逃避厭倦。
◉ 限制
若你誤將倦怠感誤認為行動訊號,可能會讓探索流於消耗而無實質累積。
【二爻|地・人|投射 🔁 生產】
◉ 投射的階段
你提出一些構想──「要不要試試那個方向?」「也許可以換個方式走?」你不是非得知道答案,而是給未知留一點空間,讓可能性透點光進來。
◉ 生產的階段
你真的嘗試了一些東西──小小的改動,可收可退,安全又真實。你不只動了,更打開感官去感受:「這條路,我走得動嗎?這個節奏,我撐得住嗎?」
◉ 天賦
你能在細微提案與真實行動間找到平衡點,讓探索每次都能回收有用訊息。
◉ 限制
若你只停留在構想階段,遲遲未行動,可能會讓探索淪為想像堆疊。
【三爻|人・天|生產 🔁 投射】
◉ 生產的階段
你在實際體驗中摸索出節奏──哪裡太快、哪裡太硬、哪裡剛剛好。你開始懂得:探索不是去外面找答案,而是透過做中學、錯中修,把身體調成一個感測器。
◉ 投射的階段
你越來越知道自己想找的是什麼──不是刺激,不是新鮮,而是那些讓你更靠近「自己本質」的片段。你不再亂投訊號,而是對準有意義的交會點發出邀請。
◉ 天賦
你能透過實驗快速修正探索方向,讓每次行動都更貼近真實的自我定位。
◉ 限制
若你把嘗試當成考試,容易在過程中產生挫敗感,反而不敢繼續前進。
【四爻|人・地|顯示 🔁 反映】
◉ 顯示的階段
你開始不隱藏自己的探索──別人看得出來你正在嘗試、摸索、進入某個新局面。你不假裝篤定,反而很自然地承認:「我也還在找。」
◉ 反映的階段
你打開耳朵聽大家怎麼回應──不是要別人決定方向,而是觀察他們看到的是哪一面你。你從這些鏡像中收集視角,重新調整自己的探索步伐。
◉ 天賦
你能在公開探索中維持覺察與調整能力,使過程更加圓融而不躁進。
◉ 限制
若你太依賴外部回饋,可能會讓你的行動變成迎合,而不是內在引導。
【五爻|天・人|生產 🔁 投射】
◉ 生產的階段
你開始將探索內化成生活節奏──不再只是「出發」或「找答案」,而是把每一次經歷揉進日常,形成自己的運作方式。探索變得不刻意,但一直在進行。
◉ 投射的階段
你自然而然開始分享──不是教人,而是給出自己的路徑:「這是我這陣子的走法,你參考看看。」你讓個人的歷程變成他人思考的參照,不是規則,而是提案。
◉ 天賦
你能把探索轉化為可傳遞的經驗節奏,提供他人靈感卻不強加架構。
◉ 限制
若你無意間將經驗變成標準,可能會讓別人感到被制約,也讓自己卡在過往模式。
【六爻|天・天|顯示 🔁 反映】
◉ 顯示的階段
你不再急著去哪,而是清楚選擇哪些地方「值得走一趟」。你收斂不是因為疲倦,而是因為理解──有些經驗是累贅,有些體驗值得等待。你展現出的是走過以後的寧靜選擇感。
◉ 反映的階段
你靜靜聽身體說話──「我還願意為這段旅程出發嗎?」你學會在沒熱情時不動身,在訊號沒來時等待。不是退縮,而是你懂得:「出發」應該只為真實的渴望,而非習慣的忙碌。
◉ 天賦
你能在收尾時保持選擇權,讓探索不失熱情也不被慣性驅動,轉向內在的自由節奏。
◉ 限制
若你誤以為不停探索才有價值,可能會無法停下、無法回收,讓自己變得疲乏。
Ulf 撰文 / Luna 校對發佈
Kommentare